你说合并就合并?有人有意见!
互联网的江湖上,很流行“资源整合”。同属性的,玩着收购或者合并;不同属性的,玩着踩踏,等被踩的差不多了,接着收购。携程强吻去哪儿,蘑菇街拥抱美丽说,滴滴娶了快的。市面上闹了一年的滴滴和优步,也在今天有了结果,没错,合并了!
今天早上,一篇署名UberCEO卡兰尼克的博客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文章称Uber中国与滴滴有意合并,并谈及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以下为疑似卡兰尼克的博客文章翻译:
但是,中国优步的公关人员回应称,并未看到相关博客。随后,滴滴出行副总裁陶然回应称,博客是假的。
就在滴滴官方否认合并传闻后不久,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滴滴出行将与中国优步(Uber)合并,合并后,Uber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新公司估值达350亿美元。
此外,滴滴将向优步投资10亿美元。而优步将继续在中国保留其自有的APP。
虽然外界炒的如此沸沸扬扬,我们作为嗑瓜子的群众,表示,你们这样任性的在一起了,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下面这些人,他们同意了吗?
作为上帝的顾客
什么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就是省钱!滴滴和优步没合并前,两家争着抢占中国市场,优惠券啊、满减啊、或者是拼服务啊等等。毕竟,虽然可能只有一块钱的差距,也是会影响客户的选择。然而!!!合并了?咋?中国市场滴滴最大了?霸权了?滴滴说了算?
噗~~~那还怎么优惠啊?那不就是出租车了吗?我们工薪阶层又要挤地铁了?所以说啊,我不同意,凭什么?说好的互利互惠呢,这是残杀我们坐车的热情,极其残忍!
其实,没有竞争对手只是影响补贴的一个因素,另外来讲,其实这样的补贴价格战的降温,早已经有了苗头。优步和滴滴之间的价格战,持续了如此之久,优步在中国地区并未达到盈利,甚至长期亏损。寡头的出现以及资本供给的下降,表明了补贴大战的时代已经终结这个判断,已是题中之义。在这个背后,其实勾勒出了新兴领域的产业演化规律:脉冲式的产业发展路径已经确立。
对此,网友们表示:好的,你们没有补贴,宝宝要靠双腿走向美好的明天!
没错,我们都很爱钱,毕竟搬砖不易,且搬且珍惜。没有补贴,那我们走路好了。当然,这两家公司,除了给乘客补贴,还会给司机一部分的奖励。然鹅,这些,都将化为泡沫。
养家糊口的司机哥哥
“OMG!前几天刚买的二手车准备当个滴滴的司机,咋,听说不给不奖励了?我不管。你们家合并,也不能压榨农民工工资啊,我可是要发脾气的,谁还不是个宝宝咋的啊?”一名司机大哥如是说!
在一项调查中,90%以上的司机均同时装有滴滴和优步两个客户端,但他们中的多数人,往往在某一段时间内只会使用一个,这个时间段可能是1天、1周或者1月。
据专车司机张先生反馈,滴滴目前的奖励政策是每天拉足22单给于60元的奖励,优步则是每天拉足12单奖励40元、22单100元。此前,很多司机都试过“混拉”,即滴滴干一周,优步干一周,但后来他们发现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收益,于是他们开始倾向于专职在一个平台上。据他们透露,专职于滴滴或优步,月收入都会上万。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结束补贴烧钱而选择合并的滴滴优步,合并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减少甚至取消补贴,一旦如此,司机的“忠诚度”基础将不复存在,司机还会买单吗?
一名滴滴司机表示如果取消补贴,那自己将放弃全职专车司机的生活,“1.5元每公里,除非提高单价,不然以现在的价格,没有补贴是不够油钱的。”他认为自己可能会采取兼职的方式,“比如周末出来拉几单补贴家用之类的。”
优步司机则表示一旦补贴取消,自己就会直接转行,“优步的价格实在太低了,离不开补贴奖励。”
看到了没,血气方刚,说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你要是非要不给奖励,那老子就甩手不干了!!!
其实,虽然来自客户和司机的不满已经充斥其中,但是,其他用车软件,也表示不太同意合并,毕竟,中国的市场就那么大,合并之后无论是公司的实力还是各方面条件,对于其他的用车软件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
对手说:“为什么不能继续相爱相杀!”
滴滴和优步合并后,某到表示心口一紧,这用车的市场,还能好好的玩耍吗?本来好好的排名全国第三,这一合并,直接变成了全国第二了,况且和第一的差距绝对让某到压力山大啊,不知道,某到有没有一种担心,万一哪一天第一一开心,嗷呜一口~~~自己被吃了咋办?
看到这个,估计某到心里会OS:来来来,小狐,咱们谈谈,这是几个意思,第二我们就一定要开心吗?优步曾经是第二,就直接合并了啊,意思是我们离被吃的日子不远了呗?
其实,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目前有57.6%的乘客选择滴滴打车,优步则有28.3%,这二者占据了85.9%的份额。这样的市场占比,相当于垄断了整个国内市场。然而合并之后,没有了优步的压制,滴滴必然会有着更大的动作。对于易到来说,参与这样的市场竞争,除了资本实力的差距外,生存环境也一样不会乐观,资源整合一直都是互联网的大趋势。这样看来,或许曾经的相爱相杀更好呢。
官方终于宣布滴滴和优步合并了,那么对于今天这则一开始被双方否认的所谓的传言,一位资深媒体人评论称,“传言终于还是成真了,其实早在一年半前就听到了这个传闻。”
而虎嗅年度作者阑夕则在微博上评论:“据说明天这两家真会公布资本交易的方案。”他同时也对这起合并前期的造势进行了点评:
而所有的否认,或许只是为了在吸引到足够的舆论关注和肾上腺激素后,猛地爆发开形成足够强大的传播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小爆关心的是未来用车市场的发展和我们将来用车的便捷性。我们期待着滴滴做出不一样的决断,扭转战略方向到更精致的层面。毕竟现在网络约车合法化的出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治条件。擦亮眼睛,等着看清这合并背后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