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海略观点 > 朱亮--汽车后市场的大数据难点探讨!

【大数据100分】汽车后市场的大数据难点探讨

主讲嘉宾:朱亮 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

主 持 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汽车大数据专委会秘书长 谢鹏

承 办 方: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嘉宾介绍:

朱亮,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上海交通大学EMBA,在汽车销售与售后市场领域有着15年的行业经验。


以下为分享实景全文:

朱亮:大家好,首先先说明一下,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或异议,欢迎交流。


我们说了很多后市场大数据, 那都大在哪里?其实这个大家讨论比较多了,问题是如何采集和运用。我先说一下“大”的概念:



汽车后市场,不得不先看看保有量。再过几年,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要接近1.8亿了。也就是说,如果每辆车去维修保养美容每年干2-3次,那就是达到光顾4-5亿次的频率。这个规模如果都能纳入大数据研究范畴,可是能量无限。



保有量不小,大家看看这组数据。是按照车龄结构进行的划分:4-9年车龄车辆快速增多,保养及维修需求持续增大,将导致后市场规模持续放量。大家知道,那个质保期可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主的后市场进店习惯。这个习惯,涉及到去哪儿(维修点)?配件怎么买?价格怎么谈?保障如何进行?等等。这些都是大数据的采集点。问题是:



大家知道,受到长时间的垄断经营,各类维修和配件渠道并不平等。权威的厂家授权维修店,垄断经营,你懂的。厂家有质量保证,但是也带来了高价格。其它渠道,海量的配件服务商,但目前理论上都只有非原厂件。从整个售后配件市场看,由于配件来源诸多、识别困难、消费者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除了品牌授权外,其他模式都是“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也就是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按照目前大数据的说法,理想状态时这些渠道的消费数据应该都能跟踪采集,同时串联成库。目前国家新的反垄断措施的确在打破品牌授权模式,包括开放OBD信息。但是这些主机厂和各渠道还有很长时间的博弈才能稳定到新常态。乐观估计,三年。现在连同一品牌的授权店维修用户信息都是互相隔离。当然这其中唯一驱动的就是,各维修商自己的客户为啥要和其他分享?客户流失到其他地方怎么办?对自己怎么交代?所以按照利益驱动模式分析,任何一个主机厂品牌如果要打通大数据壁垒,那都是扯谈,自己玩自己的。那占大部分的其他维修商呢?目前还是比较弱势。

美国,非授权店维修占80%,欧洲50%,日本20%。中国呢?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估计更可能接近美国的模式,甚至超过。如果超过美国的比例,那么意味着各类非授权店,规模大小不一,连锁,独立等等形态的都有很多机会。问题是,从哪里入手可以把这些割裂的,私密的信息连贯窜通起来?

我们说,互联网思维核心是透明和去中心化;也就是有个怎样的比较好的入口可以建立这个大数据的采集模式,达成双向透明。这也是留给我们的课题,也是机会所在。



我画了张简图。

Y轴,是单车用户数据。这里包含了各主机厂在做的所谓车连网数据。这根轴,我还是要说一句,做事没错,否则主机厂在移动互联时代啥都没干了,没有与时俱进。但问题是,各方面因素制约,这根轴还是自己玩自己的。试问,每辆车的实际油耗,数据能共享给大家吗?所以这根轴是说来好听,实际上是鸡肋。这个还是要玩个“模糊”,不能太清晰的,否则这个车还怎么卖?

X轴,这就是打开各维修店的数据壁垒,做到市场共赢,消除利益小众化,由此带来的利益增加远远大于由此带来的客户流失。这,一定是第三方平台才能做的事情。

我讲完了。



.

最新调查
最新投票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