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海略观点 > 谭轩霖:汽车财经全媒体与大数据--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

【大数据100分】汽车财经全媒体与大数据—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

主讲嘉宾:谭轩霖 轩致传媒总经理,汽车财经出版人、主编

主 持 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汽车大数据专委会副秘书长 海略咨询副总监 林永汉

承 办 方: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嘉宾介绍:

谭轩霖,轩致传媒总经理,汽车财经出版人、主编。199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汽车专业,曾先后就职于玉柴机器、东风集团、上海东方汽车杂志社。2002年开始自主创业,2003年创立轩致文化传媒的前身——上海轩炎文化传播公司,2005年创刊《汽车财经》及汽车财经网,2008年创刊《汽车供应商》,2010年参与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运营,2011年《汽车财经》正式改版为月刊,2012年成立轩致文化传媒公司,2013年轩致传媒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上市,2014年建成汽车财经全媒体平台。


以下为分享实景全文:

谭轩霖:我是上海轩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轩致传媒)的谭轩霖。轩致传媒始创于2003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为中国汽车产业链提供专业服务的文化传媒企业。轩致传媒旗下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媒体运营中心、品牌体验中心以及互联网营销中心。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轩致传媒旗下的汽车财经全媒体平台。

汽车财经全媒体平台,是以《汽车财经》杂志和汽车财经网www.auto-biz.cn为核心,包括《汽车供应商》杂志以及《汽车财经》杂志的副刊——《车申活》杂志,以及“汽车财经”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已初步形成从线下至线上的全媒体平台。其中《汽车财经》杂志创刊于2005年,以“解读中国汽车”为宗旨,主要关注汽车产业经济;《汽车供应商》杂志则是立足于汽车产业链,服务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车申活》则立足于上海,主要服务于上海的汽车经销商及车主。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分享主题,即传统媒体转型与大数据。

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词汇——大数据,其实早在1980年,便由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及。它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就大数据的定义而言,一般人也许不太容易理解,然而从其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的4V特点,我们应能窥一豹而见全身。阿尔文•托夫勒预言了“大数据”的出现,并将其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然而他却未曾预见数十年后的今天,“全媒体”这一概念也被炒得火热。

全媒体指代的是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尽管“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但却不妨碍随着全媒体春晚收视、2014“两会”全媒体传播指数、“马航失联”卫视全媒体传播指数的推出,电视界全媒体收视传播的应用越来越被业界所接受。

那么,现今最活跃的大数据与全媒体,能否在一起碰撞出更惊人的火花呢?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交集——全面多样和必须真实的特性以及依托网络平台的实现手段。可见,是网络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和应对,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更要革新自己,走全媒体路线。简而言之,全媒体的核心是为了争取客户,而大数据的应用则可以更好的服务客户!

众所周知,如今的媒体无论是平面还是电视,都已经不像过去可以靠山吃山,以单一的广告作为主要经营收入了。传统媒体进行全媒体化不仅是一种新闻报道形态,它还是媒体在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和策略上的思想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实现融合,构建大传媒的信息传播、互动、服务平台,传统媒体在全媒体化时代应提前谋篇布局。从宏观上来讲,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广播、互联网、移动媒体等都是传统媒体走向多元化的方向。从微观上来讲,开通微信、微博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网络上,促进会展经济,利用自身平台为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品牌推广这样线上线下的活动我们也都已经在施行。所以讲,广告功能淡化以后,我们应该把传媒平台的其他功能发挥出来,特别是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能够产生过去所达不到的效果。

而在大数据时代,作为全媒体要做到对于数据的驾驭和利用。所谓驾驭,其实就是让数据说话。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内涵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闻信息,而是各种各样的数据。这就要求媒体必须适应新的信息生产和播放时,以多元化媒介新生态来承担信息传播的职能,生产、分析、解读数据,探索为受众和用户提供分众化服务和体验的媒体发展之路。彭博社的“今日图表”栏目,《卫报》的数据博客(Datablog)、数据频道(Data Store),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BBC,CNN等多家国际知名媒体的数据新闻报道……这些都很好的显示了数据新闻报道未来或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潮流。这是基于媒体对于数据的全面解读而后传播给受众。

当然,媒体也可以从受众或者客户那里得到数据,经过精确的分析,从而更加了解对方需要什么,进而定制出合适的新闻或广告产品,或者指定正确的执行策略。

产品方面:2013年大热的美剧《纸牌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它的投资方是美国一家在线视频付费服务运营商,通过对3000万用户的访问规模用户重合度、用户群和访问深度等四个指标进行海量数据分析,得到了拍什么、谁来拍、给谁看、怎么播这四个要素。那我们能否对大数据预测分析进行深入开掘,把观众变成面目清晰的用户,根据他们的行为分析我们的观众、我们的结构、我们的节目,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从而指导内容创新。

策略方面:由广电行业某大数据研究咨询机构发布的《2014“两会”全媒体传播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电视机早已经不是唯一的节目播出平台,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电视节目传播媒介。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电视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北京的电视开机率已经从三年前的70%下降到30%,上海也已经跌到了27%以下。而报纸、杂志等则形势更加严峻。那么,面对这些数据,我们是否能够顺势而为,进行快人一步的转型呢?

在这方面,汽车财经全媒体正在做积极探索。一是充分利用网站的平台的作用。我们从2013年开始,强化了汽车财经网的作用,因为对于突发新闻,网站是最好实现及时传播的媒介。如汽车行业发生大事件,新闻中心将新闻的最初版本即刻放上网站,并根据读者对内容的关注度,推送至社交媒体比如微博、微信等,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邮件订阅者。而当月出版的杂志,则主要将针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等进行深度报道。

二是设立“一体化”的运作机构。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汽车财经的机构设置也作出了改变。与国内目前大多数新媒体和网站与传统纸媒新闻中心独立运作不同的是,我们在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将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全部归属于新闻中心。网站、社交媒体并入新闻中心之后,所有采编人员可以更容易地沟通和协调,更能有层次、更有深度,或者更有创意地展现一个新闻故事。

三是用大数据服务读者,并把对读者和客户的服务从线上逐步拓展到线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汽车财经已经拥有超过100万条汽车行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数据,此外,我们也会从非营利组织或一些商业机构获得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根据我们的目标读者群对媒体的内容进行调整。而利用大数据对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我们从去年底才刚开始尝试。1月31日,我们与易居中国和万科合作,借助万科一个楼盘的促销良机,通过易居旗下的实惠APP集客平台,植入了江淮电动车的推广。活动覆盖了近100万人,6000人参与摇奖,现场实到2600人,到场率44%,捕捉到客户信息1433组,接近50%;现场销售近5辆,意向客户120多位(促销的车辆是江淮的某款库存车)。江淮汽车已经将此次活动作为数字营销的样板。

四是重视会展经济的作用。目前,“汽车财经”已经打造了针对汽车产业投融资的行业高端交流平台——中国汽车财经年会,并于上月28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与同济大学、上汽集团、博世汽车等合作举办的“中国清洁柴油车发展高层论坛”也已成功举办了3届,并在推进中国乘用车柴油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去年12月8日成功举办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高层论坛”则让“汽车财经”在中国汽车后市场领域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但我们也认识到,无论是利用网站和社交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还是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目前的主要作用在于拓展了传媒的影响力,而对于盈利模式的改变,我们跟国内的同行们一样,也还在探索之中。

个人理解,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资源和工具。大数据的取舍之道,除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须取其应取,用之得当。大数据没有温度,但传媒有能力赋予数据以温度。


我的分享就先到此,让各位见笑了!

.

最新调查
最新投票


微信扫一扫关注